破题2021全国乙卷——化虚为实
假如本题的材料删去对杨雄射箭之喻的翻译,难度或会抬升一档,然而就这样的一段材料,审题可谓毫无难度,几乎没有偏题之可能。不过,这样的题目也有着超高的区分度,仅仅是扣题并不能为考生带来一个高分,反倒是很容易写得泛泛而谈,那么如何写得出彩,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呢?
本文尝试给出一种化虚为实的思路,即着眼于题干中的“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以一个具体的理想为线索,围绕这一具体的理想铺设素材,支撑材料中空泛的方法论,而文末,再从具体上升为普遍性的追求理想之道。如此既避免了作文无话可说,并将素材集中在一个范围之内以使文章不显得跳脱,又紧密扣着理想之道的主题,也论述了“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下面不妨以成为作家的理想为例进行说明。
起笔交代出自己的作家之梦,并以一个排比(或者短句)清晰表明出接下来的文章结构,比如:“作家,吾之理想也。修身矫思,立义为的,奠而后发,逐梦之道也。”看似很短,但其实这样一句话已经充分表明本文高度扣题,并为接下来的段落展开打好了基础。
接下来则分三段分别对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以较难的“立义为的”为例,动笔之前首先想明白作家的“义”到底是什么,比如这里将作家的“义”可以定义为“反映人民心声,体现时代风貌”。定义之后,如果展开演绎论述,则可以谈谈今天人民的心声是什么,时代风貌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义”何以成为作家的使命与担当;如果展开举例论述,那么鲁迅、赵树理、夏衍等等人民作家的故事或者名句都能铺设于此,比如“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我有关”(鲁迅),对近代不熟悉,那么古代李白杜甫的诗篇引用起来也能相当扣题且增添文采(李白诗篇反映盛唐气象,杜甫诗篇呈现人民疾苦)。另两个关键词的展开亦是同理。
再往下,则须将追求作家这样一个特殊的梦想的道路升华为普遍性的道路了,简单过渡即可,如“逐梦作家之路如此,音乐之路、舞蹈之路、经商之路等等亦莫不如此”。随后论述前文仅仅并列出来的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以求深刻,如“非‘立义为的’,则‘奠而后发’盲矣”,论述这两个关键词的关系。这样就完成了最重要的升华。
最后则简单收尾,如,“修身矫思,立义为的,奠而后发,梦必成也!”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以作家为例乃是素材丰富的缘故,如果考生对绘画或者政治等等知识储备丰富,也可以谈画家或者公务员等。
举一反三,化虚为实,空泛之题也不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