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的论证
浙江卷的作文是一道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德性教育的题目。把得失视为起点、终点和过程体现的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结果导向论、动机导向论和过程导向论。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向不同的方法论。同学对于这种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够体现出自身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思想的深度。
下面提供一种行文思路。文章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要表明这三种态度,你究竟选择哪一个。第二步就是,你选择的那个去向究竟有什么好处和意义。第三步要从个人升华到集体、国家和民族。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人这一生,起点和终点都是先定的,唯有过程是个体能够切身体验,亲手把握的。材料中的倾向是很明显的。把得失当作过程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不锱铢必较、以得失蒙蔽住双眼和本心;另一方面是不以得失论成败,更加注重得与失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人生体验
这道题三种取舍当中,应当选择过程。当然如果你是艺高人胆大,剑走偏锋,将结果导向论或者动机导向论论证的滴水不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高考还是尽量求准求稳。进入第二步,列举如果人生将得失视为一种过程,能收获那些。周国平预言中的兔子爱月亮的柔和皎洁之貌、阴晴圆缺之变,可真当月亮收入囊中之后,兔子却变得患得患失,再也无法体会月之美丽。不计得失,最先的就能收获一份欣赏事物本真的超脱之心,去回应内心深处最本源的渴求。苏轼一声宦海沉浮,坎坷曲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奔波劳苦不足为外人道矣。但东坡却庙堂得失看作一种人生历练:左迁之处无论多么偏僻落后,都会打起精神勤政务实。浚运河、修河堤、治水难,为百姓带来福祉,所到之处百姓无一不称道苏公之有能廉洁。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尽己所能克勤克俭,不仅博得了一时官誉,还成就了东坡先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高远人生境界。第三步,人自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社会生活,过分追求己身利益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集体的利益得到不到保障,个体的利益便无从谈起。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早已水乳交织、不分你我。将得失视为起点和终点终究逃脱不了利己主义的可悲境地。将得失视为过程,利人利己。